观赏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因分析
观赏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因分析
观赏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在我国的华南地区比较流行,4月初至12月底是该病最为流行的时候。观赏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、河弧菌、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。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会造成该病呢?
一、水环境
过去稀养状态下,生态指标相对合理,鱼类很少得病,而高密度情况下各种鱼病频发,因此可以说水质恶化是促成各种鱼病的外部生态条件。而且水质好坏也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、鱼产品品质、口感。
二、营养失衡
池塘养鱼通常是投喂配合饲料,长期投喂某一种营养不全面、过量添加激素类、氨基酸不平衡、或者矿物质、维生素缺乏的饲料,以及投喂携带病原体和有害物的饲料,都会使鱼患上营养性疾病。
三、滥用药
随着池塘养鱼单产的提高,鱼池条件电日趋恶化,鱼池不断淤浅,鱼类病害逐年增多,且蔓延速度加快,发病范围广。
而多数养殖者对于使用的药物成分、性能了解甚少或基本不了解,就大剂量地、盲目地、频繁地使用,进一步污染水体,加大了鱼类的抗药性。
有机物的成份本身就十分复杂,加上各种成份药物频繁使用,上一次药物尚未降解,新一轮药物又施人,造成药物间复杂的合成反应,其药残生成物往往对鱼产生严重毒副作用。
很多育苗场家在育苗过程中,就使种苗一直浸泡在药水中,一旦种苗染上疾病,再用药时,病菌已经产生抗药性,就得加大用药剂量。
造成滥用药的另一因素是,渔药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,使许多渔药不标明主要成份,用法或用量不清楚,从而使整个渔药市场混乱。
四、近亲繁育
近亲繁育的鱼种,先天免疫功能欠缺,是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。养殖近亲子代鱼类,常常染病,防治效果差,死亡率高,生长异常。
五、防范不当和外来病原体入侵
据统计,防范意识不强而被动受染患病占流行发病的20%以上,发病池水滥排、死鱼滥弃,捞鱼网具不消毒,雨水冲刷病原流入都是传播致病因素。如近年来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,从国外引进的许多新品种带来的病害,造成防不胜防、无法控制的局面,这是因为一些养殖单位缺乏必要的鱼病检疫手段,在引种的同时,也将病害带人本地区,给养殖带来严重的后果。
观赏鱼鱼鳔病的病因分析
观赏鱼鱼鳔病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很难准确的判断。观赏鱼鱼鳔病会让观赏鱼的身体无法维持平衡,而该病在金鱼身上更多见,特别是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。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观赏鱼的鱼鳔病呢?
1、饲水的水温变化幅度过大,一般水温温差达到2~5度时,就很容易造成鱼鳔病的发生。这可以是由换水不当造成,也可以由季节性的昼夜温差过大造成。
2、生理缺陷造成,如金鱼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鱼鳍的不对称生长及鱼鳍的缺失,比如出现单臀鳍、无臀鳍或臀鳍的左右不对称,都会使鱼出现鱼鳔病症状。
3、生理构型问题。特别是发头类金鱼,如果体型过短,在越冬期就很容易出现鱼鳔病症状,所以在留选种鱼时,建议不要选择体型过短的金鱼当作亲鱼。还有一类构型问题就是尾鳍,当金鱼的尾柄与尾鳍面的交接处的夹角小鱼90度,尾鳍呈现一种上翘的感觉,随着金鱼肥胖程度的增加,就容易出现鱼鳔病。,同时,尾鳍过小的金鱼也容易发生。
4、饲喂量及饲料的问题,金鱼比较贪食,如果经常吃食过饱,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鱼鳔病症状。有一部分金鱼对膨化型饲料的适应性不是很好,食用后饲料中的气体在体内积存而不能及时排出,也会出现鱼鳔病的症状。
5、缺氧造成。由于缺氧可以造成鱼体内酶活力的降低,就会使一些金鱼失去自身调节平衡的能力,从而发生鱼鳔病。一些体质较好的金鱼,在水体含氧上升后会自己恢复过来的。
观赏鱼结核病的病因分析
观赏鱼结核病被认为是目前观赏鱼的头号慢性病之一,由于该病一旦发现的较晚没有及时治疗的话,就很难治愈,并且病死率也非常高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观赏鱼患上结核病的呢?
紧迫与疾病易感性紧迫降低了鱼只的免疫系统,造成容易罹患鱼结核病。不良的水质会导致鱼只紧迫并且造成疾病。然而因恐惧有诱发的心理紧迫,也会抑制鱼只的免疫系统。举例来说,曾有研究人员以降低水位达六个小时的方式来造成鲶鱼紧迫,水位低至虽然鱼只仍在水下但无法保持正常的方向。然后研究人员把会造成“白点病”的多子小瓜虫加入缸中,六天以后,曾受紧迫的鱼只比控制组多出了27%的白点病感染。
紧迫会严重减弱鱼只的免疫系统。研究人员曾将两只虹鳟放入无处躲藏的小缸来紧迫鱼只,这两只发生激烈的打斗直到其中的一只取得优势地位。在之后的四个星期实验中,优势的那只鱼在缸中自由的游动,位卑的那只鱼则保持顺从。位卑的虹鳟虽然会吃,但尺寸成长仅有优势虹鳟伙伴的1/3。更重要的是,位卑那只鱼的免疫系统遭到蹂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