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观赏鱼的繁殖注意事项
淡水观赏鱼的繁殖注意事项
一般观赏鱼分为淡水观赏鱼和海水观赏鱼,既然有区别当然在在饲养上肯定会有所不同,春秋两季是淡水观赏鱼的繁殖期,可以人工繁殖也可以自然繁殖,但是现在大多以人工繁殖为主,下面我们来聊一下淡水观赏鱼的繁殖注意事项。

1、卵胎生鱼类
孔雀、剑尾鱼、月光鱼、玛丽鱼等。雌鱼体内受精,受精卵在雌鱼腹部发育成熟后直接产出仔鱼,仔鱼遇水即会游动。
2、水草卵石生鱼类
以水草或卵石为产巢产卵的,主要有鲤科、脂鲤科。繁殖用水多为弱酸性软水,四角种植水草,缸底散放些鹅卵石。
3、泡沫卵生鱼类
丝足鲈科多为泡沫卵生鱼。水面上漂浮几棵浮性水草或绿菜叶,雄鱼会在水草或鱼缸四角吐出大量泡沫,雌鱼产卵后,雄鱼将受精卵用嘴含着吐入泡沫中。雄鱼护卵性很强,会一直照顾到仔鱼孵出为止。
4、磁板卵生鱼类
多为神仙鱼。在自然环境中亲鱼会将鱼卵产在阔叶形的水草叶面上,所以在水族箱中就以绿色塑料板或瓷砖作产巢来替代。
5、岩石卵生鱼类
一些大型品种,如地图、菠萝等,其繁殖时多以平滑的岩石或大理石作产巢。
6、花盆卵生鱼类
以慈鲷科为主,如七彩凤凰等。喜欢把卵撒在花盆内壁。此外,七彩神仙也用花盆产卵,只是喜将卵产在花盆外壁上。
7、口孵卵生鱼类
孵化卵生鱼在热带淡水鱼中为数极少,仅有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口孵化银板鱼、南美洲圭亚那的银带鱼、非洲埃及的非洲鲫鱼、绝大部分非洲慈鲷以及各种龙鱼。口孵化的海水鱼较多,如鲷科鱼等。
此鱼雄鱼自行掘巢,雌鱼守在旁边,巢掘完后雄鱼引诱雌鱼进巢产卵,雄鱼尾随射精,雌鱼一边产卵,一边将受精卵含入口腔中的孵化囊中,受精卵经7~8天孵化为仔鱼,直到仔鱼吸收完卵黄后,雌鱼才会把仔鱼吐出,仔鱼会紧随在雌鱼身边游动觅食,稍有危险雌鱼就会迅速将仔鱼重新含入口中游去。口孵卵生鱼母性极强,所以虽然产卵数量较少,但仔鱼的成活率较高。
8、繁殖用水
活性碳过滤水:
将活性碳装入塑料或搪瓷圆桶中,让自来水从底部的进水口流入,从顶部的出水口流出。过滤后的水贮存在水族箱或其他容器中,既可作日常饲养用水,又可作普通热带鱼的繁殖用水。
离子交换树脂过滤水:将离子交换树脂作过滤材料,借助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,可将水中的钙离子、镁离子、亚硝酸盐吸附,过滤后的水质是中性软水,适合作拟鲤科、鲤科、慈蜩科的鱼类繁殖用水。
去离子水:又名蒸馏水。一般采用电渗析和电解法来获得,水质非常纯净。去离子水的水质极软,水中含氧量极低,不适宜作饲养用水。使用时,常采用与清洁水兑掺的方法,来获得不同硬度和酸碱度的水质,满足不同品种繁殖用水的需要。
雨水:水质较软,金属离子含量很少,适合作为拟鲤科、鲤科鱼类的繁殖用水。一般可选市郊地区空气清新的地方,用容器盛装雨落水,再经过滤后即可使用。
淡水观赏鱼的品种众多,在饲养繁殖的时候,最忌讳的就是盲目的混养,饲养者在繁殖淡水观赏鱼之前一定要了解,哪些淡水观赏鱼可以混着繁殖哪些不可以,以为繁殖失败。
观赏鱼怎样繁殖
1、雌雄配对:
想要繁殖观赏鱼,首先要确保鱼儿已经性成熟,没有性成熟的鱼儿是无法产卵受精的。确保鱼儿性成熟后,需要将雌雄亲鱼进行配对,配对的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将二者养在同一个缸里,雄鱼会追逐雌鱼,等到一起游的时候,就说明配对成功了。

2、控温充氧: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,要注意控温和充氧。和日常饲养不同,繁殖期间,温度最好上升1-2℃左右,这样更有利于雌鱼的产卵,同时对鱼卵的孵化也有一定帮助,如果温度比较低,氧气也很缺乏,就会导致鱼儿难产。
3、及时隔离:通常在获得受精卵后,需要及时将亲鱼隔离起来,如果是卵胎生的鱼,生出小鱼后也要和母鱼分开,不分开的话,亲鱼有可能将鱼卵或小鱼吃掉。
解析观赏鱼的繁殖力
各种鱼类的怀卵量极不相同,卵生而且亲体对卵无任何保护的种类怀卵量大,例如海洋中的翻车鱼多达3亿粒;草、青、鲢、鳙大的个体产卵量在100万粒以上;大型的鲟超过100万粒。
不少鱼类的怀卵量为几万以至几十万粒。
筑巢产卵或以其它方式护卵护幼的鱼,怀卵量较少,如高体螃皱怀卵仅50—60粒,斗鱼200—500粒,黄鳝500一1000粒。
软骨鱼的怀卵量或怀仔量都不多,少的只2—3个;多的也不过20—30个。
怀卵量多的鱼,后代达到性成熟的个体数量并不很多,有人估计海洋中的鳕每产100万卵,达到性成熟的不过1尾左右。
与之相反,软骨鱼及有护卵、护幼的一些种类,怀卵量虽不多,但成活率都比较高。
同种鱼类的繁殖力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,当营养良好,环境条件优越,鱼体生长快,个体的怀卵量将提高,反之则下降。
对大黄鱼的研究表明,在它的生命周期中,个体绝对繁殖力的状况可分三个阶段:
青年期:2—4龄,繁殖力较低;
盛期:从5龄起,繁殖力明显出现升高的现象,直到14龄左右;
衰老期:大致在15龄以后,繁殖力逐渐下降。
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于大多数鱼类,只是阶段转变的具体年龄可能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