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蛔虫病症状及防治
狗狗蛔虫病症状及防治
1.虫体特征

狗蛔虫体呈淡黄白色,体稍弯于前腹面,头端较圆,尾部稍尖,颈上有横纹,雄虫体长5—10厘米,雌虫体长9—18厘米,虫卵呈卵圆形。
2.生活史
狗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在适当条件下,经过一定时间变为侵袭性虫卵,污染饲养与饮水内的侵袭性虫卵被狗吞食后,即在肠内孵出幼虫,幼虫进入肠壁血管而随血行到肺,进入呼吸道沿支气管、气管而到口腔,又被吞下到小肠内发育为成虫。
妊娠母狗患蛔虫病时,其幼虫亦能经胎盘使胎儿感染。当胎儿在子宫内,幼虫只寄生于胎儿的血液内,仔狗出生后经过数日,幼虫进人肠壁。
有一部分蛔虫的幼虫移行到狗的肺以后,经毛细血管而入大循环,随着血行而被带到其它脏器和组织形成被囊,并在其内生长发育,此种经路的幼虫,终不能达到成熟。
3.致病作用
蛔虫含有毒素,可使狗中毒。经实验证明,若将蛔虫浸出物注射到狗体内,大部分狗会呕吐,食欲减退,有时体温升高到39℃以上,心跳加快、粘膜发绀、水肿。此外还会引起胃分泌机能、胃排泻机能紊乱,血红蛋白和红血球数量降低,血沉加速,白血球增多,嗜中性白血球增多明显。
当狗蛔虫的幼虫移动时,损伤宿主的组织和脏器,可能促进病原菌的感染。若肠内有虫体聚积而可能阻塞肠管,引起梗阻或穿孔。蛔虫往往钻入胆管而使之狭窄或堵塞,引起患狗死亡。
4.症状
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:
消瘦、贫血、食欲不振、呕吐,有发生异食现象,先下痢后便秘,偶有神经症状,幼狗的生长和发育迟缓,腹部膨大。
5.治疗
(1)山道年0.015—0.025克/公斤体重,连服2次。
(2)旋咪唑10—20毫克/公斤体重,连服2次。
(3)哌嗪150毫克/公斤体重,连服2次。
狗狗蛔虫病怎么治疗
幼犬每个月检查1次,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。
2。发现病犬时应立即进行杀虫处理:

左旋咪唑可口服,体重10毫克/千克;甲苯咪唑可口服,体重10毫克/千克,每天两次,连续两天;噻嗪可口服,体重5-10毫克/千克;哌嗪可口服,体重100毫克/千克。体重,口服。
3、清洁卫生,改变饲育环境:对环境、食槽、食物的清洁卫生要仔细对待,及时清除粪便,并进行发酵处置,杜绝感染源。
蛔虫病是什么
1、犬蛔虫(犬弓首蛔虫)呈淡黄白色,头端有3片唇,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。
2、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在适合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。
蛔虫病患病原因
1、3月龄以内的仔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,在肠内孵出幼虫,幼虫钻人肠壁,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,然后经血流到达肝脏,再随血流到达肺脏,幼虫经肺泡、细支气管、支气管,再经喉头被咽入胃,到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,全部过程4—5周。
2。老狗吞下受感染的卵后,幼虫随血流到达身体组织和器官,形成囊肿。幼虫仍然活跃,但没有进一步发育。怀囊肿的母狗怀孕后,幼虫被激活并通过胎盘转移到胎肝,导致宫内感染。胎儿出生后,幼虫迁移到肺部,然后进入胃肠道发育成成人。成年犬蛔虫在小狗出生后23-40天出现。
3、新生仔犬也可经过吸吮初乳而引超感染,感染后幼虫在小肠中直接发育为成虫。
4、狮蛔虫虫卵在外界适合的条件下,发育为感染性虫卵。被犬吞食后,幼虫在小肠内逸出,进而钻人肠壁内发育后返回肠腔,经3—4周发育为成虫。
蛔虫病的临床症状
1、蛔虫寄生在成年犬体内,其危害其实不十分明显。但幼犬有大量的蛔虫寄生,肠壁蒙受刺激而引起各种障碍,病犬出现逐渐消瘦,黏膜苍白,食欲不振,呕吐,下痢而后便秘,腹部膨大,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病症。
2、狗狗常喜欢抓食泥土及木块等异物,偶见有癫痫性痉挛。
3、发育迟缓,感染严重时,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排出蛔虫,即可确诊。
什么是犬蛔虫病
犬蛔虫病是影响狗肠胃的常见病,寄生在狗狗肠道和胃部内。蛔虫有两种类型主要分为犬弓首蛔虫和狮弓首蛔虫。蛔虫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,几乎所有的狗狗都会被蛔虫所感染,但通常比较容易感染的是幼犬。蛔虫主要危害的对象是1~3个月大的幼犬,还会影响到狗狗的发育和生长。病情严重的时候,甚至会导致狗死亡。而当成年的狗狗被蛔虫寄生的时候,大多数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。但这时狗狗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,抵抗力会变得更好。
狗狗感染蛔虫可引起消化道症状,如腹泻、呕吐等,有时可同时排泄虫体。长期感染蛔虫,会引起患犬逐渐消瘦。比较严重的犬蛔虫病,会引起肠穿孔、周围器官损伤和感染,还可能会引起神经症状甚至死亡。如果狗狗体内有大量蛔虫时,会导致狗狗的腹部肿胀,而且主人可以用手轻轻触摸该区域,看是否有肿胀或变硬的感觉。对于犬蛔虫病来说,芬苯达唑、塞拉菌素、伊维菌素等药物可用于治疗,应注意塞拉菌素和伊维菌素不适合柯利犬。